【生產運作管理案例】
寶馬公司工廠選址案例
高成本的德國似乎是個最不適合建汽車廠的地方。比起東歐同行,德國汽車工人的平均收入要高7倍,但工作時間卻要少10%。但上周,德國總理格哈德·施羅德為寶馬在原東德萊比錫的一家新工廠剪彩,該工廠投資達13億歐元。
眼下,其他歐洲和亞洲汽車生產商都在把生產廠轉移到東歐的低成本國家,因此,生產寶馬最暢銷的3系車型的萊比錫車廠,看來像是個巨大的賭注。 經過競爭激烈的選址過程,寶馬舍棄捷克而選擇在萊比錫設廠,該決定令許多業(yè)內分析師震驚。一些分析師認為,這可能是最后一家建在西歐的大型汽車廠,顯示了德國政客對汽車業(yè)的影響力。在德國,每7個人中就有1個在汽車業(yè)工作。
德國的失業(yè)率現已處在戰(zhàn)后創(chuàng)記錄的高水平,假如將更多工作移出這個國家,那將會是件非常敏感的事。法蘭克福私人銀行梅茨勒分析師尤根·皮珀說道:“毫無疑問,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政治決策。” 寶馬、梅塞德斯或保時捷沒有一家在東歐擁有大型工廠,即使是歐洲產量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大眾,它在斯洛伐克工廠的汽車產量也比它在德國其他工廠的產量少很多。相比之下,菲亞特、標致、豐田和起亞等汽車制造商均已在東歐大舉投資。 皮珀說道:“如果大家(德國汽車商)對于在何處設廠采取另一種策略,那它們也許都能賺更多錢。”
而寶馬首席執(zhí)行官赫穆特·龐克認為,萊比錫工廠是有關德國制造業(yè)生存之道的藍圖。他坦承,即使把歐盟為支持在萊比錫投資所提供的3.63億歐元補貼考慮在內,在捷克設廠也要比在萊比錫設廠更便宜,但區(qū)別意義在于“質的因素”。
比起寶馬現有的那些工廠,萊比錫工廠具有更高的勞動力彈性,而且既靠近現有工廠,又靠近寶馬的供應商。此外,萊比錫工廠的最大優(yōu)勢在于如下簡單的事實,即所有工人都講德語,省卻了棘手且成本高昂的翻譯。
萊比錫備受失業(yè)問題的困擾,當地失業(yè)率為22%,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,而寶馬的新廠最終將雇傭5000名員工,是這座城市未來的希望。“這筆投資使萊比錫時來運轉”,工程工會IG Metall的當地代表西格林德·默比茨表示:“該廠給這座城市的未來帶來了真正的希望。”
詳情請下載課件【生產運作管理案例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