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嘗謂獨也者,君子與小人共焉者也。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,積妄生肆,而欺人之事成。君子懍其為獨而生一念之誠,積誠為慎,而自慊之功密。其間離合幾微之端,可得而論矣。
蓋《大學(xué)》自格致以后,前言往行,既資其擴充;日用細故,亦深其閱歷。心之際乎事者,已能剖析乎公私,心之麗于理者,又足精研其得失。則夫善之當(dāng)為,不善之宜去,早畫然其灼見矣。而彼小人者,乃不能實有所見,而行其所知。于是一善當(dāng)前,幸人之莫我察也,則趨焉而不決。一不善當(dāng)前,幸人之莫或伺也,則去之而不力。幽獨之中,情偽斯出,所謂欺也。惟夫君子者,懼一善之不力,則冥冥者有墮行;一不善之不去,則涓涓者無已時。屋漏而懔如帝天,方寸而堅如金石。獨知之地,慎之又慎。此圣經(jīng)之要領(lǐng),而后賢所切究者也。自世儒以格致為外求,而專力于知善知惡,則慎獨之旨晦。自世儒以獨體為內(nèi)照,而反昧乎即事即理,則慎獨之旨愈晦。要之明宜先乎誠,非格致則慎亦失當(dāng);心必麗于實,非事物則獨將失守。此入德之方,不可不辨者也。
【解讀】
我曾經(jīng)說“獨”這個東西,是君子與小人共同擁有的。當(dāng)小人在他單獨一人之時往往會產(chǎn)生一個錯誤的念頭,這些錯誤之念聚得多了就會泛濫,而欺負別人的壞事就會產(chǎn)生。君子在他單獨一人之時會產(chǎn)生一個誠的念頭,誠實積聚多了就會謹慎,而自己管束的功夫就下得多了。君子小人在單獨處事上距離的微妙差異,是可以加以評論了。
《大學(xué)》自“格物致知”以后,以前的言論和過去的行為,可以作為擴大其知識的資料;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碎的問題,也可以加深他的識見。他的心在遇到事情的時候,已經(jīng)能剖析公私間的區(qū)別;心在聯(lián)系道理的時候,又可以充分精辟地研究事理的得失。那么,對于善事應(yīng)當(dāng)去做,不善之事不應(yīng)去做,早巳明晰地認識到了。而那些小人們,卻不能有實實在在的見識,去實行他所知道的事。因此當(dāng)眼前有一件好事需要辦時,唯恐別人不能知道,因而去做時遲疑不決;對于有一件不好的事情面臨時,僥幸別人不一定能知道,因而拒絕得很不力。背地里獨處之時,弄虛作假的念頭就產(chǎn)生了,這就是欺騙。而君子,唯恐去辦一件善事辦得不力,在暗中有墮落的行為;一個壞毛病改正不了,就會像涓涓細流一樣長年不斷地犯下去。暗室之中而仿佛面對天日,心里堅如金石。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慎之又慎。這就是圣人經(jīng)典中的準(zhǔn)則,而后世賢人所切實探究的。自從世俗之儒
評論